|
殺毒天才劉旭的三年網絡驚魂
|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08-12-01 11:01:41
|
3年前,劉旭在《光明日報》發表了《主動防御電腦病毒并非天方夜譚》一文。也許正是這篇文章,給他帶來了始料不及的遭遇。 “如果說當時那些對我和主動防御軟件的報道提到的還只是一種想法的話,那么業界人士通過這篇文章可以感覺到主動防御軟件已經有一定的研發基礎了。”北京東方微點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微點公司)總經理劉旭日前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時說,當時這種創新讓殺毒市場的一個競爭對手備感不安,這直接導致了一個有重大影響的“全國網絡傳播病毒第一案”的出籠。 這是劉旭3年之后第一次披露這段驚心動魄的歲月。實際上,當時微點主動防御軟件已經研發出來,就等著檢測和上市了。 熟悉劉旭的人都知道,他有一系列足以自豪的資本:他研發的瑞星防病毒卡和瑞星殺毒軟件已經成為業界經典之作,2000年前,他不僅是瑞星的總經理、總工程師,也是唯一的程序員……他是中國成功追殺CIH病毒的第一人,他還成功追殺了梅麗莎、歡樂時光、熊貓燒香等惡性病毒,他以令人敬畏的殺毒技術被中關村的人們譽為“殺毒天才”。 更令業界感到震驚的是,他發明的微點主動防御軟件顛覆了傳統殺毒軟件的反病毒技術,引領著反病毒技術邁入免疫時代。 一封來自奧組委運營中心的感謝信 10月18日,一封來自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運營中心的感謝信讓劉旭和他的同事們倍感自豪。 這封感謝信的內容表明,微點主動防御軟件作為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運營中心唯一使用的反病毒軟件,為保障開閉幕式運營中心網絡中心網絡系統的安全高效運行和奧運會、殘奧會開閉幕式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作出了突出貢獻。 通過感謝信,記者了解到,防止病毒攻擊、黑客入侵,特別是防止開閉幕式方案泄密,是奧運會開閉幕式運營中心網絡信息安全的核心問題。2008年2月,微點公司免費為開閉幕式運營中心安裝了列入國家“863”計劃項目、能夠有效防范未知病毒和新病毒的微點主動防御軟件。經實踐表明,自開閉幕式運營中心使用微點公司的軟件以來,成功阻止了黑客和各種病毒對運營中心數百臺電腦的攻擊和入侵,從未發生過開閉幕式有關方案等各種信息泄密事件。 北京奧運會、殘奧會舉世矚目,開閉幕式更是全世界關注的焦點,而開閉幕式運營中心網絡信息系統能否安全可靠地運行,直接關系到開閉幕式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北京奧運會、殘奧會也是對我們軟件的一次大考,實踐表明,我們打贏了這場外人難以想象的戰役。”劉旭透露說,這期間,微點主動防御軟件成功阻止了來自網絡的近千起未知木馬、未知病毒和黑客對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運營中心數百臺電腦的攻擊和入侵。 正是由于打了這么一場漂亮的信息安全主動防御戰,微點公司除了收到這封來自北京奧組委運營中心的感謝信,北京奧組委開閉幕式工作部、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運營中心還專門向微點公司和劉旭分別頒發了榮譽證書,以表彰他們在北京奧運會、殘奧會開閉幕式籌備工作中作出的突出貢獻。 微點主動防御軟件面市 在微點公司研發部經理張翼翔看來,劉旭是一個做技術的人,“我也是做技術的,比較有共同的語言”。 在微點公司副總經理田亞葵看來,劉旭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很執著,不輕易放棄,有很強的技術能力,并能把技術和市場結合得很好”。 他們兩人和劉旭的相識相處都有十來年了,正是相互之間的充分信任和了解,使他們走到了一起。 “我可以吃再多的苦,可以苦不堪言,可以夜以繼日地寫程序,但我不能接受別人的反病毒程序比我強,我不能容忍這種情況發生。”在生活中極其低調甚至沒什么要求的劉旭,對自己的反病毒技術卻要求十分嚴格。 這也許是劉旭發明微點主動防御軟件的先天基因。 3年前,當劉旭把主動防御概念通過媒體提出來的時候,業界很是質疑。 長期以來,人們把殺毒軟件作為最主要的反病毒工具,殺毒軟件幾乎成了所有反病毒產品的代名詞。殺毒軟件賴以生存的“特征碼掃描技術”,由于始終落后于病毒的出現時間,已經顯現出重大的缺陷。但這也是業界共識,因為人們普遍認為,殺毒軟件不可能防御新病毒。 很多業界人士認為,劉旭想研制一種主動防御的反病毒產品,就如同要為一種未知的疾病制作特效藥一樣異想天開。 但劉旭有自己的想法。 “我在2004年的時候就想,殺毒軟件的危機,該從哪里下手解決呢?一個病毒分析師,經過短期的培訓就能勝任,一般一天能處理病毒50~60個。我就想,病毒分析師判斷病毒的行為能不能自動化?”劉旭說,這是研究主動防御剛開始的想法。 對劉旭的這個想法,張翼翔剛開始聽到的時候也感覺“根本不可能”。 “當時,劉旭和我們說他的主動防御概念時,我感覺不靠譜。”張翼翔說,但最后,他和研發團隊的同事終于理解了劉旭的想法,“技術這個東西其實是很薄的一層紙,剛開始我們不知道從哪里捅破,怎么捅破。如果一旦捅破這層薄薄的紙,就會看到里面的世界,就會感覺到主動防御是一項很有前景的技術,就會被深深地吸引。” 這是一項全新視角的反病毒技術。用一個比喻來說,原來的殺毒軟件是根據病毒的“長相”來判定病毒的,而主動防御技術是根據病毒的“行為”來判斷的。這是一項重大的科技創新。為此,國家“863”計劃成立了專題課題項目,專門研究主動防御技術。 2008年6月25日,微點公司正式對外宣布,歷時3年公開測試的微點主動防御軟件在全國零售市場正式上市。 艱難的2005年 一般來說,一個殺毒軟件在正式上市前,需要1~2個月公開測試,公開測試的目的是為了發現軟件的漏洞或錯誤,但微點主動防御軟件卻經歷了3年的公開測試。 這和“網絡傳播病毒第一案”有關。 2005年6月27日,就在微點公司緊鑼密鼓準備新產品上市的時候,有關部門通知劉旭,提前5個月解聘他的國家“863”專家職務。同年7月5日,有關部門開始對微點公司進行“反病毒公司資質調查”,并查扣公司多臺電腦和存有病毒樣本的移動硬盤。8月30日,時為微點公司副總經理的田亞葵,因“涉嫌故意制造、傳播計算機病毒”,被拘留。9月6日,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收到有關部門《關于暫停受理東方微點公司防病毒產品檢測的函》,不對微點公司產品進行檢測。 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不對微點公司防病毒產品進行檢測,就意味著微點公司的主動防御軟件不能上市。 一系列的突然“事件”,讓技術出身的劉旭蒙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曾經為寫程序累得“臉都綠了”的劉旭,這一年,臉被一次次地嚇“綠”了。 當時,有很多專家站出來為微點公司鳴不平,劉旭和微點公司的情況也引起了全國工商聯的高度關注。“微點公司的軟件是個好東西,即使公司有人犯錯,也要區分開。不然對這個公司也是不公平的。”周仲義院士曾對這一事件公開如此評說。 隨著事態的發展,劉旭漸漸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根據2007年12月19日《科技日報》題為《微點軟件的上市之路為何如此艱難》的報道,北京市負責偵辦此案的網監部門對田亞葵進行了起訴,但其起訴意見書自相矛盾。起訴意見書稱:“經依法偵查查明:犯罪嫌疑人田亞葵于2004年12月21日19時許,在使用SONY牌筆記本電腦與互聯網連接的過程中,運行或激活‘W32.Spybot.Worm'、‘W32.Sobig.E@mm '、‘Download.Trojan '、‘Downloader.Trojan '4 種計算機病毒,致使與其使用同一路由器連接互聯網的健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管理部、北京思麥特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等用戶被感染上述計算機病毒,造成經濟損失18萬余元。” 劉旭說,起訴意見書中所說的4種計算機病毒,根本不可能主動傳播。更讓人出乎意料的是,當時健橋證券和思麥特公司均沒有報案,甚至不清楚該案件中傳播的是什么病毒。起訴意見書稱田亞葵于2004年12月21日19時許運行或激活計算機病毒,而那時微點公司尚未成立。 “話說回來,就算上述內容存在,也說不通啊。”劉旭說,更令人驚訝的是,當時起訴田亞葵說是利用ADSL進行網絡病毒傳播,而ADSL是通過電話上網的,經檢查機關調查,所謂田亞葵利用ADSL進行網絡病毒傳播所使用的那部電話是后來才申請的。 “我真想明白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當時的劉旭恨不得天天上街呼喊。 但事實是,微點公司的員工不得不撤離北京,搬到福州。 回想那段經歷,作為見證者之一的張翼翔說:“當時,我們研發部20多人,說心里話,挺想換個地方,圖個清凈。有關部門的人,天天來研發部,在那種情況下,根本沒法工作。” 新產品無法如期上市銷售,公司沒有收入,劉旭不得不找親戚朋友借錢度日,因為那么多員工要發工資。“不能讓他們天天擔驚受怕,還拿不到工資。”劉旭說。 接下來,劉旭不斷接到恐嚇電話和短信,還不斷被陌生人跟蹤,他多次路過家門卻不敢回家。一個仲秋的晚上,看著萬家燈火,他備感憂傷,這一夜,他換了5個地方躲藏,他不知道自己要躲到哪一天。哪怕不睡覺也要和計算機病毒斗爭的劉旭,從來就不服輸,從來就沒低過頭,從來也沒有流過淚,但那天晚上,他哭了。 當時,備受一系列“事件”折磨的劉旭出門就背著一個包,包里放了9部手機,每個手機都是一個新號碼。他感覺,這么多手機,可以讓他的“對手”聽不到他的聲音,可以讓他心里有點安全感。 就是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2005年11月,在福州的同事們還是推出了微點主動防御軟件的公開測試。 一口回絕上億美元的技術收購 微點主動防御軟件公開測試后,經過幾個月的修改與完善,已經臻于完美。 面對幾百萬用戶的使用體驗,劉旭和他的同事們看到了希望。 這時候,國外的反病毒巨頭通過各種途徑了解了劉旭的遭遇,紛紛派出代表向劉旭拋出橄欖枝:一億美元的報價!這對困境中的劉旭來說,是多么的需要。只要他同意賣出微點主動防御技術,他就可以從此過上富豪的生活,再也不用東躲西藏,再也不用為了各種煩惱操心,再也不用讓家人擔驚受怕。但他想都沒想,幾乎是脫口而出地回絕了。 “如果當時我賣了,我會過上寓公的生活。”在劉旭看來,所謂寓公,就是擁有不錯的公寓或別墅,不用為生計奔波,有一筆錢,足夠家庭開支,整天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也許這種生活就是傳說中的神仙一樣的日子。 “但我不能賣!”劉旭說,大家為了這個軟件付出太多,不能就這么結束了,而且反病毒核心技術事關國家安全。現實中,他和秋菊一樣執著,他想討個說法。 之所以沒有賣,還和他少年的夢想有關。 從小崇尚科學的劉旭,心中的偶像是陳景潤。17歲的他曾整天沉浸在《哥德巴赫猜想》中,書中的陳景潤讓這個八閩少年如癡如醉,他從陳景潤身上感受到的是堅定從容和不屈不撓,這種氣概對劉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為了這個理想,1987年,劉旭考取了中國科學院數學所研究生。當他來到數學所時,他第一個想看的就是陳景潤當年的住所。可那間6平方米的小房子已經改造成鍋爐房。站在房子前,劉旭感慨萬千,以至于最后自己是怎么提著行李來到宿舍的都想不起來了。 近距離地接近陳景潤后,劉旭看到了那雙深邃的目光,讀懂了那種堅韌和不屈的精神。 后來,雖然劉旭下海了,但他對數學所還是那么的不舍,感覺離開數學所就像離家出走的孩子一樣,直到今天,他還是有著這樣的感覺。 “對數學所我真的是難以割舍,但對計算機病毒的探索又讓我難以放棄。”劉旭說,從那時候起,他就暗下決心,“一定要成為中國計算機領域最負責任的科學家”。 正是這種情結,讓劉旭沒有猶豫地就回絕了國外反病毒巨頭的“好意”。他想讓這個產品在中國的土地上扎根發芽、茁壯成長。 抵押房子給員工發工資 2005年7月后,劉旭的工作、事業在艱難中跋涉,他常常感覺到難以為繼。 已經為微點主動防御軟件的研究投入所有的積蓄后,本希望產品趕緊上市,卻不料遭遇如此波折。有一次,他又回到家鄉。父母看著空手而回的兒子,靜靜地什么都沒有說,過了一會兒,母親悄悄地來到劉旭的身邊說:“孩子,父母相信你,我們永遠支持你,你一定能做得最好。”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讓劉旭更感到自責,他感到自己不但沒有給年邁的父母帶來穩定的生活,還帶來一些擔心和外來的壓力。為此,他十分愧疚。 本來想向家里借點錢的劉旭,想到這里,話到嘴邊又硬咽回去了。但父母已經從劉旭的表情看出他的想法,臨行前,父母悄悄地在他的行李中放了兩萬元。 2006年2月,春節剛過,微點主動防御軟件的測試也基本結束了,本來打算讓員工回福州待兩個月躲躲風頭,也有利于他們安心工作、搞科研,沒想到一晃半年過去了,什么時候回北京還沒有看到曙光。更讓劉旭難過的是,怎么能再弄點錢,維持公司運營。在和愛人商量后,他抵押了自己的住房,總算解決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作為員工,劉旭的事情張翼翔也比較清楚。“說實話,如果不是為了劉旭,不是為了這么一個有前景的技術產品,我們20多個員工不可能從北京搬到福州的,因為我們的家人都在北京。”張翼翔回憶說,福州很漂亮,吃得也很好,但就是感覺不習慣,“可能是北方人在北方待習慣了的緣故吧”。 從拿出個人積蓄、父母給予資助,到抵押房子,最后是整個家族進行支持,3年來,為了微點主動防御軟件,總的投入已達3000多萬元。直到今天,雖然微點主動防御軟件上市了,但劉旭那么多的欠款還沒有還清。 三年等待一晃而過 張翼翔說,到2006年初的時候,也就是經過3個月的公開測試后,微點主動防御軟件作為一個商用產品,影響質量的問題基本沒有了。 就在微點公司等待“網絡傳播病毒第一案”出現轉機的時候,主動防御這個概念也漸漸被業界所重視和引用。國際上一個殺毒巨頭的分析師甚至公開說出“殺毒軟件將死”的言論。 與此同時,社會上頻頻出現的黑客入侵計算機、木馬病毒等問題也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人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幾乎所有的計算機都配置了殺毒軟件等病毒防范工具,但病毒攻擊卻越來越猖獗。 2005年9月8日,據安徽《新安晚報》報道,浙江省海寧市張某利用木馬病毒,在千里之外遙控安徽省蒙城縣一戶人家的私人電腦,偷拍他人夫妻隱私生活,并以此敲詐錢財5000元。 據《法制晚報》2006年1月6日報道,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劉明(化名)將在網上花70元買來的木馬病毒“種”在網吧電腦里,3個小時之后,就成功竊取到一個網上銀行的賬號和密碼,劉明將賬戶內的2萬余元存款劃空。 據《南方日報》2007年12月27日報道,從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人民法院獲悉,譚某等7名被告人利用網絡技術上傳病毒程序,下載了該網站數據庫,竊取網上銀行客戶存款資料,7人共作案9次,盜得他人存款85萬余元。 “以前病毒的發布者是損人不利己,這幾年病毒卻成為黑客或不法組織獲利的一種途徑,黑客竊取的目標從QQ密碼、網游密碼、游戲裝備、個人隱私,到銀行賬號、信用卡賬號、商業秘密等,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劉旭說,還有黑客組織還利用電腦病毒構建“僵尸網絡”,對網站攻擊進行敲詐,或受雇他人對某些網站進行攻擊等非法牟利行為。 還有一些黑客網站,明目張膽地進行黑客培訓、病毒制造、病毒加工(免殺)、出售病毒、傳播病毒、竊取信息、銷售贓物等,已經形成以獲利為核心的病毒產業鏈。 這種現象也引起有關部門和業界的廣泛關注。 根據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中國計算機病毒疫情調查技術分析報告》,2001年~2003年,我國計算機病毒感染率從73%上升到85.37%,到2007年這一數字進一步上升為91.47%。 2008年3月19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據德國AV(反病毒)實驗室介紹,去年僅該公司就發現550萬種新病毒。 劉旭說,從這幾年病毒發展的速度可以看出,每年病毒數量都在以4倍的速度增長。趨勢科技也發布報告認為,現在每個小時需要處理2000~3000種新病毒,基于特征碼的解決方案——傳統的殺毒方式已經過時。 縱觀我國反病毒產品20年的歷史,已經走過了防病毒卡(硬件)和殺毒軟件兩個重要的時期,現實的病毒肆虐,對殺毒軟件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面對如此嚴重的病毒現狀,反病毒技術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在2006年10月~2007年2月期間,“熊貓燒香”病毒造成全國數百萬臺計算機被感染和破壞,影響惡劣、損失巨大。為了躲避殺毒軟件的查殺,病毒編寫者每天多次更新“熊貓燒香”病毒程序,先后共編寫了數百種變種。“熊貓燒香”病毒不斷更新,使得殺毒軟件也要被迫不斷升級,可病毒的感染和破壞并沒有因此而得到有效遏制。在長達數月的較量中,殺毒軟件無力為用戶提供有效保障,直到病毒編寫者被捕才告結束。 在這場與“熊貓燒香”病毒的較量中,微點主動防御軟件體現了其自動識別新病毒的先進性,即使使用沒有升過級的微點主動防御軟件2005年版本,同樣可以實現對“熊貓燒香”所有變種病毒的準確識別和自動清除。 這讓業界第一次認識了微點主動防御軟件的威力,可惜的是,這階段微點主動防御軟件一直在公開測試,除了專業用戶外,普通用戶使用得很少。盡管如此,微點主動防御軟件成功阻擊“熊貓燒香”的事實還是進一步說明了對病毒主動防御的可能和可行。 這是一次革命性的變革,將傳統的“病后就醫”進步為“主動免疫”,使得計算機不被病毒侵入。這種進步對于目前占病毒總數絕對主流的木馬類病毒尤其具有特殊意義,此類病毒一旦“中毒”,損失隨即產生,即使“就醫”也為時晚矣,而主動防御的免疫能力真正遏制了用戶實際損失的發生。 國家“863”軟件重大專項專家組專家劉澎認為,微點主動防御軟件的上市,不僅意味著防病毒領域已經進入全新的免疫時代,更是一種具有前瞻性、具有革命意義上的創新。 水落石出 面對肆虐的黑客和病毒,記者直言不諱地問劉旭:“如果說電腦安裝了一些殺毒軟件還不能防止病毒或被黑客利用,那么電腦上如果安裝了微點主動防御軟件,就會阻止這一現象嗎?” “所有軟件都不可能100%的完美,但我敢保證微點主動防御軟件能99%以上地保護電腦,能防止病毒或阻止被黑客利用。”劉旭充滿信心地回答。 就在微點主動防御軟件戰勝“熊貓燒香”的同時,微點公司也越來越引起更多人的關注,曾轟動一時的“全國網絡傳播病毒第一案”也慢慢浮出水面。 根據上文提到的《科技日報》報道,2006年7月28日,田亞葵被取保候審;2007年12月20日,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對田亞葵做出了不起訴的決定。根據《不起訴決定書》認定,被不起訴人田亞葵的行為不構成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認定被不起訴人田亞葵的行為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的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一款、第十五條(一)項、第一百四十條第四款之規定,決定對田亞葵不起訴。這證明,所謂的“網絡傳播病毒第一案”,是一起不該發生的冤假錯案。 作為這一“案件”的當事人,回想被羈押11個月和取保候審12個月的經歷,田亞葵沒有太多的傷感,反而微笑著說:“過程雖然是痛苦的,但回過頭來看,它讓我懂得了堅強。” 田亞葵說,這段難得的經歷讓他變得更熱愛生活了,“我問心無愧,相信時間會證明一切的”。 就在“案件”水落石出的同時,微點主動防御軟件也備受有關部門關注。 2007年12月29日,科學技術部專門下發《關于863計劃信息技術領域2007年度專題課題立項的通知》,批準微點公司的“基于程序行文資助分析判斷的實時防護技術”課題立項,課題組長為劉旭。2008年2月15日,微點主動防御軟件通過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測試,獲得公安部頒發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銷售許可證》。 這為2008年6月25日微點公司正式推出微點主動防御軟件掃清了障礙。 面對3年來的坎坷經歷,劉旭說:“雖然經歷了這么多的磨難,我個人沒有什么可后悔的,只是對制造‘微點事件’的人感到痛心。這項重大科技成果本應該得到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可是個別人出于一己私利,竟然制造假案來阻撓產品的上市,使得這項重大自主創新成果整整被拖后了3年才得以正式上市,給國家帶來無可挽回的巨大損失。令人欣慰的是,在國家有關部門和眾多有正義感的人的幫助和支持下,微點迎來了曙光。目前‘微點事件’的責任人已經被逮捕,正在接受司法調查。” 投身反病毒技術20年,劉旭最大的體會就是總有“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感覺”。在他看來,反病毒產品研發本身就應該具有十分的社會責任感,“如果產品研發不好本身就是一個病毒,不但不能給用戶帶來幫助,還會損害用戶的利益”。 當前,由劉旭第一個提出的主動防御概念已經深受業界認同,由劉旭發明的微點主動防御軟件也成為全球第一個真正擁有主動防御能力的產品。 “我們知道,在科技創新里面,我們最推崇的還是原始創新,微點公司推出的主動防御軟件,實際上是我們國內少見的一次原始創新,它有6項發明專利。”劉澎認為,在未來的幾年里,這項技術將會得到很大發揚,“就憑微點公司發明的主動防御技術,應該說在全世界反病毒領域,我們暫時走到了前頭”。 對微點主動防御軟件這個自己的“孩子”,劉旭顯得很自信。“雖然微點主動防御軟件面市晚了3年,但至今,在反病毒領域,微點公司至少還要領先國際同行兩年多。”他說。
劉旭簡歷: 劉旭,現任北京東方微點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法人代表、總經理、總工程師。我國著名反病毒專家,長期從事反病毒技術研究及產品研制工作,曾任國家“863”計劃反計算機入侵和反病毒研究中心專家組特聘專家。 1982年福州大學計算機軟件本科畢業,畢業后留校任教,1987年進入中科院數學所攻讀計算機軟件碩士,1989年獲得碩士學位,1995年被中科院軟件所評為高級工程師。 1989年開始從事計算機病毒的防治研究工作,1993年分別榮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999年榮獲北京市海淀區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99年及2000年兩次獲得中國IT十大風云人物提名獎,2002年被評為北京市第五屆“科技之光”優秀企業家。 1997年,在瑞星公司經營最困難的時候,劉旭出任北京瑞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后改制為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兼總工程師,并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作為唯一設計者,由他設計、開發的瑞星防病毒卡和瑞星殺毒軟件產品,分別在1993年和1999年獲得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獎,被授予國家重點新產品稱號,并被列入國家級火炬項目。在劉旭的帶領下,經過艱苦的努力,瑞星公司的反病毒產品迅速獲得國內市場最大份額,瑞星成為知名品牌。 2003年2月,劉旭辭去瑞星公司總裁、總工程師職務后,開始深刻反思現有防病毒技術的致命缺陷,從計算機病毒最基本的定義入手,逐步分析和總結計算機病毒的發生、發展和爆發的規律,于2005年預見性地提出“我國應盡快研制主動防御型產品”的構想,并給出了“主動防御并非天方夜譚”的科學論斷,開創性提出主動防御型產品的核心特征,必須以具備動態仿真反病毒專家系統為先決條件,以自動準確判定新病毒為基本訴求,以程序行為監控并舉為機制保障。 2005年1月,作為發起人之一,劉旭發起成立了北京東方微點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任公司法人代表、總經理兼總工程師,主持主動防御技術的研究。2005年4月19日,微點主動防御軟件獲得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頒發的新產品證書,該產品技術現已被列入國家“863”科技攻關項目并申請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 2008年2月15日,在克服了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后,微點主動防御軟件終于獲得公安部頒發的銷售許可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