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体育app下载/欧国联含金量高吗/辽宁篮球直播/福彩快乐8走势图一定牛

   
首 頁  |  微點新聞  |  業界動態  |  安全資訊  |  安全快報  |  產品信息  |  網絡版首頁
通行證  |  客服中心  |  微點社區  |  微點郵局  |  常見問題  |  在線訂購  |  各地代理商
 

數百萬電腦被秘密控制 院士專家共商出路
來源:計世網  2008-09-26 14:16:12

[計世網 消息]2008年9月24日。新世紀飯店的一間小會議室里,坐著兩位院士,幾位司局級信息安全專家,還有國家863計劃的某個課題組長,還有幾位機要部委負責信息安全的處長們。 

 

兩臺不同電腦開始演示。一個技術人員從網上找到一個木馬,下載之后,控制了另一臺電腦。屏幕上清楚地顯示,一臺電腦被完全監控。隨后,監控程序甚至打開了另一臺電腦上的攝像頭。更驚人的是,像這樣的程序,可以同時監控多臺電腦,如同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路況監控臺。

而這臺被控制的電腦里已裝上的殺毒軟件居然毫無察覺。

這樣的事情很多。一位電子政務的處長說,“信息安全問題嚴重性越來越大,發現的問題都不是小事”。他說的不是個人用戶,而是,政府部門信息系統。

這是在,國家863計劃“基于程序行為自主分析判斷的實時防護技術”課題組召開的“病毒防范現狀與國際病毒防御技術最新發展趨勢”高端研討會上的一幕。

 

百萬“肉雞”

上網搜一下,你就可以看到各種“黑客”報價,諸如,一萬只“肉雞”叫賣1000元——大約每只“肉雞”0.1元。所謂“肉雞”,簡單解釋是指在互聯網上被黑客遠程控制的電腦。被遠程控制有的有如上面所描述的被完全監控,打開攝像頭。而更多的是,長期潛伏。監控用戶動作竊取一切有價值的東西,諸如密碼,虛擬財產,個人隱私等等。甚至,還有一些是被控制的計算機屬于僵尸網絡,通過攻擊網絡進行敲詐。

例如,媒體報道,有人利用木馬病毒偷拍下夫妻生活,敲詐5000元。再例如,媒體報道,有人在網上花70元購買的病毒,2小時內竊取到3萬元。

“現在互聯網上,被秘密控制的電腦已經達到數百萬臺”,國家863計劃“基于程序行為自主分析判斷的實時防護技術”課題組組長、著名反病毒專家劉旭對記者表示,病毒的趨利性正在變得日益明顯。劉旭分析,“肉雞之所以賣得這么便宜,正是因為數量巨大”。

例如,有人在網上花70元購買的病毒,2小時內竊取到3萬元。

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統計顯示,2007年監測到中國內地有90萬個IP地址主機被植入木馬,比2006年增加21倍。另外,2007年的抽樣監測發現,內地有360萬個IP地址主機被植入了僵尸程序,2007年各種僵尸網絡被用來發動拒絕服務攻擊一萬多次,發送垃圾郵件110多次,實施信息竊取操作3900多次。調查發現,黑客如果利用僵尸網絡對某一個特定的目標實施拒絕服務攻擊的話,破壞力將會更強,互聯網數據中心IDC機房很容易遭遇類似的攻擊。目前,我國監測到最大規模的僵尸網絡達到了129萬個僵尸節點。

在中國互聯網上,有數百萬。

專家說,“這個數據還是保守估計”。

 

病毒“行銷增值一條龍”

 

現在,這種獲利性病毒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有專門從事生產的病毒制造者,他們只管生產病毒,有下家接手。

有控制大量“肉雞”兜售“市場”的專業“分銷商”。他們不從事具體破化和竊取,只是販賣“渠道”,販賣大量“肉雞”給那些需要作惡的人,這算是“批發業務”。

有專門從事最終渠道的兜售者,他們像零售商一樣。

有花錢買來作惡的病毒最終“消費者”,他們利用買來的病毒進行破壞,竊取,敲詐,攻擊。

更離譜的是,還有專業的病毒制作“培訓”。這一切都是公然在互聯網上進行,網民可以以很低的成本獲取。

這種病毒趨利化的趨勢,不僅危及到了個人用戶的利益,更對國家信息安全和信息化造成了威脅。與會的電子政務專家陳拂曉指出,一年多以來,我國政府遇到的泄密事件里面,有相當多是由于木馬盜竊泄露出去的。陳拂曉表示,出于對泄密的擔憂,一些新的應用開發不得不被停止,“這產生的結果,就是嚴重影響了國家的信息化。”

 

殺毒軟件“死了”

 

 

“基于原來原理的殺毒軟件每天都要升級特征碼,這個受不了,F在是不升級,而是升級了實際上也沒有多少用”。來自中辦秘書局一位負責信息系統的處長說。

 

“作為我們來講,受病毒侵害很深。我們覺得互聯網的問題嚴重性越來越大,發現的問題都不是小事”。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公室的劉慈副處長也深有感受。

同樣憂心忡忡的還有財政部信息網絡中心運營維護處的趙曉光處長,以及國家保密局攻防實驗室的相關負責人。本報記者在“病毒防范現狀與國際病毒防御技術最新發展趨勢”高端研討會上看到,這樣的擔憂已經很普遍,基本達成共識。

他們,都是信息安全技術的“關鍵”用戶。

“反病毒軟件非常容易被攻破”,得出這一結論是來自美國SonomaState大學的教授GeorgeLedin,他帶領自己的學生們模擬“黑客”進攻,這一切都是在學校內部的封閉網絡進行的,以防止危害互聯網,實驗結果是,絕大多數殺毒軟件本身是沒有什么用。

根據瑞星公司今年發布的研究報告,黑客利用加殼等手段產業化、自動化生產病毒成為趨勢,使得病毒數量暴增,一個熟練的病毒工程師每天可以分析40到50個樣本,但目前每天出現在網上的病毒樣本平均是3000到4000個。這樣的生產速度,幾乎已經達到了廠商捕獲和分析能力的極限。

今年年初,國內三大殺毒軟件廠商——江民、金山、瑞星都先后推出2007年年度安全報告,都提出,傳統殺毒軟件技術難以防范新病毒。而在賽門鐵克的用戶大會上,專家也認為,“殺毒軟件將死”。

“現有的殺毒技術非常脆弱。”劉旭說,“現在用戶的計算機已經很少沒有安裝殺毒軟件,但是超過千萬臺的計算機被黑客控制,而這些‘肉雞’和‘僵尸’上安裝的殺毒軟件卻對病毒視而不見。”

“所有的殺毒軟件都是跟著病毒跑,滯后于病毒。”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看來,反病毒產業發展到當前,“跟著病毒跑的話,特征庫也會越來越大,將來掃描起來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所以我覺得需要創新。”

 

主動防御真假論

 

 

隨著“殺毒軟件將死”的論斷被普遍認可,全球信息安全廠商也紛紛開始“主動防御”的探索,但迄今為止,國際上沒有純粹的主動防御產品,很多殺毒軟件里的“主動防御”功能頻繁誤報使得用戶反饋不好,甚至對主動防御產生誤解。這讓殺毒軟件廠商只能把“主動防御”作為缺省“不使用”。

 

“目前國內外殺毒軟件提供的所謂主動防御功能,實際上還只是處于主動防御的初級階段”,劉旭在研討會上分析,“舉一個很常見的例子,在使用某款號稱具有智能主動防御功能的產品時,經常會遇到‘有程序正在向您的計算機設置全局掛鉤,是否允許’之類的提示。什么叫全局掛鉤?一般用戶可能不理解,也就無從選擇。用戶使用殺毒軟件,就是將殺毒防毒的工作交給軟件,現在反而要自己進行判斷,這是不合理,更是不負責任的,F在的殺毒軟件越來越像‘高手’專用的,表面上是易用性不足,實際上是這些產品還沒有真正成熟的主動防御技術。”

主動防御技術是依據程序行為,自主識別和判斷程序是否是病毒的一項反病毒新技術。它通過對病毒行為規律分析、歸納、總結,并結合反病毒專家判定病毒的經驗,提煉出病毒識別規則知識庫;模擬專家發現新病毒的機理,通過分布在用戶計算機系統上的各種探針,動態監視程序運行的動作,并將程序的一系列動作通過邏輯關系分析組成有意義的行為,再結合應用病毒識別規則知識,實現對病毒的自動識別。劉旭認為,主動防御技術是解決目前病毒危害比較理想的反病毒技術。

根據微點公司對近百萬種病毒的測試表明,微點主動防御軟件能夠有效防范99%以上的未知病毒。

“我們組織了專家對微點軟件進行檢測,檢測后我們認為技術層面上是很好的,是個很了不起的成果”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仲義對微點主動防御技術給予高度評價。“國家863每個課題都有七到八個,從反病毒角度來說,我們布置的不多,所以你們拿到863課題,說明專家對微點的技術方案、技術思路,是認可的。”國家863計劃信息安全技術主題專家組組長、首席專家馮登國教授說,“863計劃十一五要總結出很多亮點,希望這個能夠作為一個亮點被總結。”

肩負財政部信息安全重責的趙處長說,“覺得有了新的希望”。

研討會現場圖(全景)

免費體驗
下  載
安裝演示